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0日电(张煜欢 杨锋 孙玉霞)2021年9月10日,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正式成立。这是国内首家以“数理医学”命名,融合数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、信息学与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医学院。从诞生之日起,这所学院便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相连,其积极响应“健康中国”发展战略,三年来,以“高起点、国际化、研究型、多学科交叉”的学院定位,促进理工医的深度交叉融通,致力于未来医学复合人才培养。
从创建初期的4人到如今50多人的教学研究队伍,从开设专业到走进数理医学院的225名本、硕、博学生,从独具风情的小木屋到占地134亩的新院区建设……三年来,描绘蓝图的画笔逐渐勾勒出一个“∞”的符号。
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三年前,浙江师范大学全力支持学院建设,聘请孔德兴教授担任创院院长,通过一系列体制与机制创新,组织和凝聚了国内外科学、技术、医疗各领域专家,依托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学图像数据库”“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人工智能器械创新合作平台”2个国家级平台,组建“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超声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(国家卫生健康委超声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)”。
与此同时,数理医学院瞄准医学发展前沿领域,集聚高端医学资源和高水平研究团队,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。在过去三年中,数理医学院制订出学院教师队伍引进目标,逐步建立起一支理、工、医多学科交叉的优秀教师团队,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100%。
“数理医学”不仅是一门关于数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,同时它还涉及计算机科学、物理学、信息论及数据科学等。作为新的探索方向,学院聘请相关学科领域8名院士和知名专家,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,并和海内外多所大学建立起科学研究与交流的合作关系,先后与多家医院签约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,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。
2022年,数理医学院进一步凝练“超声人工智能与超声机器人”、“智能医疗器械与数字医疗信息处理”、“医学影像计算与精准导航”、“智能传感与数字医疗装备”四大研究方向并组建研究队伍。不同于单打独斗,这种有组织的科研对学院的科研项目申报及科研成果大有裨益。学院还连续三年参与(或支持)主办“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”“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”等,3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研讨数学图像研究领域前沿问题,有力提升学术影响力。
当前,多学科的交叉、融合,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2022年9月,数理医学院人工智能(智能精准诊疗)本科专业开始招生,分数线居于省属高校同类专业前列。同年,自主设置的“数理医学”硕士、博士学位点获教育部批准。作为一所新学院,在短短一年间便实现本科-硕士-博士培养体系贯通,这种情况并不多见。2023年,学院申请智能医学工程本科新专业获备案审批通过,于2024年开始招生。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、生物与医药硕士点的申报增设进展顺利,预计于2025年开始招生。
根据人才特点,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,实施本科生创新导师制,从大一开始就为每一位本科学生配备导师。学院以导师制为基础和主要依托,通过出台激励和考核制度、召开学生创新发展推进会、组建院内各项赛事的负责人团队,推进学生科研训练、学科竞赛、创新实践,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。
如今,在金华市婺城区的大力支持下,占地面积134亩、投资8.6亿元、建筑面积9.5万方的数理医学院新院区已开工建设,建成后将成为集婺城特色、师大强核、浙中示范为一体的科教高地。
良好的发展态势,也得益于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共进。近两年,学院加强基础性“四梁八柱”规章制度建设,在议事规则、人才培养、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制定出台规章制度17项,不断加强制度建设,着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。
经过三年的起步发展,数理医学院正迈向未来医疗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赛道。面对未来医疗的机遇和挑战,学院将努力培养新一批现代化的数理医学、医学大数据、智能医疗、精准医疗等方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,探索未来医学的无限可能。(完)
来源:
编辑:蒋红跃